admin 發表於 2021-9-18 17:02:44

北京有個台灣會馆(圖)

位于北京前門地域的台灣會馆,重伸開業已一周年了。一年来,這里欢迎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和故國各省的旅客,欢迎了浩繁的来自宝島台灣的同胞。

會馆是中國独有的事物,以北京至多最昌盛,甚至于衍生出一种京味实足的會馆文化。由于,从元代建都北京,迄至明清两代以来,700多年間這里一向是天下的政治、文化中間,也是商贸、消费和经济勾當最茂盛的处所,以是各省、府、市、县都在京城构筑了分歧层级的會馆。据不彻底统计,一向到民國時代,在北京陸续兴修的會馆最少有五百多個。這些會馆除腳臭噴劑,因重要功效的分歧而有所區分,如專為欢迎進京赶考举子的叫试馆,重要為巨贾富商经济勾當辦事的称商馆,為在京和進京官员营谋公務的名仕馆。但无论若何區别,會馆从整体上讲,是各处所居京、旅京官商士绅的款待所、联谊會和俱樂部,持续到今天,在北京另有由各省市及大型企奇迹单元創辦的各类驻京处事处。

民國肇建,出格是迁都南京今後,北京的會馆逐步凋敝,或改做他用,或沦為民居,台灣會馆也曾出租衡宇予商行利用。新中國建立後,曾构成“北京台灣會馆财富辦理委员會”,至“文革”時代曾用作民居大杂院了。直到鼎新開放後,才陸续腾退住户,拨款重事修葺,于1994年7月18日举辦了台灣會馆修复開幕典礼,并请時任天下人大常委會副委员长、本籍台灣台南的卢嘉锡题写了“台灣會馆”的匾额(见圖)。从那今後,台灣會馆渐渐遭到在京台灣同胞和部門台灣島内相干人士的存眷。

因為台灣會馆原面积狭窄、交通未便、举措措施陈腐,已没法知足日趋扩展的两岸经济、文化交换的必要。2005年遇上崇文區當局對前門地域举行总体修葺整治,會馆周邊地域施行较外送茶,大范围的施工,會馆临時破產。2009年6月24日台灣會馆的修葺扩建工程正式動工。修葺後的台灣會馆把相邻的云間會馆、福德禅林一并作為新會馆的组成部門,地上由砖木布局的四合院构成,保存了明清气概,并充实開掘了地下空間,总修建面积由本来的400平方米增长到3800多平方米。整修後的台灣會馆設置了京台交换史展現區、高朋欢迎區、多功效會展區、風俗文化体验區等四個功效區。與此同時,北京市以台灣會馆為焦點,打造了包含台灣風情街和四個主题功效區,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台灣文化商務區。

台灣會馆周邊用红砖砌成的門路內湖便宜辦瘦身燃脂丸,公室,流露出台灣修建的特點,古朴的北京四合院参加了骑楼、拱墙、琉璃饰品等台灣特點的修建元素。陌头巨幅的鼓吹画上刻画台灣鹿港老街、三峡老街的怪异風情:鹿港的凌晨,鹿港的薄暮,凹凸错落的小楼和落拓的遊人畅遊此中,讓人發生時空交织的感受。

台灣會馆北侧鹄立五座铜像,介入“五人上书”的台籍举人汪春源站立持笔,眼光刚强坚毅。铜像前的石刻文字记录:1895年4月17日,清當局被迫與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國的《马關公约》,正在北京科举测验的台籍举人汪春源等與在京台籍官员多方奔波,于4月28八日上书都察院,否决割台议和,是為“五人上书”。這就是闻名的“公車上书”事務。

北京的台灣會馆是大陸独一的台灣會馆。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北京有個台灣會馆(圖)